前言
冯原
桂林,似乎就是从大自然的实验室里,用地幔之火和冈瓦纳大陆的土退去海洋之水后形成的一块宝石矿藏……
这片已经从海底缓缓冒出来的矿藏,经历了显生宙的古生代到中生代的漫长岁月,在约七千万年到三千万年之间,退去了海水的地貌继续接受水的洗礼,一切都来自于水的作用——山的演变就如同一个有机体一样,水的浸润使桂林的土地具有了活性的特征,就像是土地和峰群内部发生的内分泌机制,水在它的内部滴落、流动,使岩层的肌体内部变成发酵的乳酪一般,形成一个个的溶洞;而地表的样貌则像是一大块被水浸泡过的肥皂。逐渐的,它们如同一大群发育期的少女胴体;绿树青草为多姿的山峰披上漂亮的外衣,河流环绕其间,每天,太阳划过这片土地的上空,映射出云霞和山峰的影子,夜晚,明月高悬,使这片千姿百态的土地宛若仙境。
桂林,终于如少女一样发育成美丽之地,如宝石一般散发出迷人的光泽,美丽的形态,似乎变成了一种养分,与春天的晨雾和夏天的雨水一道滋润着这里的一切生物,于是,桂林必成为生机勃勃之地。
然后来到了约两万年前,终于迎来了我们的智人祖先的登场,人类迁移到桂林这一片土地,几乎是无条件的接手了大自然实验室的成果,在这个遍布着石钟乳溶洞的群山之间选择穴居,就这样,那些在山间追逐野兽的猎人与在江上泛舟的渔夫轮番上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合力,终于把人力实验(农渔林牧)加诸到自然实验室的璀璨宝石上,而且,改换这块土地的外貌的作用力不仅仅是来自于生产劳动,华体会最新官方是来自于人类的认知和定位上面,因为,只有人类这种拥有心智的物种,才能够透过想象和命名“认识”连绵起伏的峰群、记住河上的湍流和浅滩,于是,这个大自然实验室才终于从文化地理上变成了人类的家园,人们在田间、房舍和路边生活和休憩,并将这个在大自然实验室形成的宝石矿藏命名为“山水”。
山水一词,不是群山与河流的叠加,它是一种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认知,所以,山水甚至是一种人化的自然,它几乎无法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当山水以人化的力量取代了自然的显形,逐渐的,那个古老的自然便谦逊的退隐于人类的活动之后,由于人的心智和意识的再度构建,万事万物开始拥有了属性和类别,到此,自然实验室开始演化成了人类的文化实验室。
当时光来直到约一千五百年前的某一天,也许在某一时刻,有一个叫青原行思的禅师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他好像在对着众人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他仿佛扪心自问:“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终于,似乎他用无声的心语向着山水的大地传信:“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时隔千年之后,人们才有所领悟,青原行思的自语、对话和心语,很可能就是一次心灵觉悟的实验,当然,它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测试,这场实验有两个要点,一个是由文字语言指称的山与水,这几乎并不需要验证,可以想见,青原行思所言之山与水必属桂林;促使这场心灵实验的实验室当然也必然非桂林山水莫属,于是,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构建的文字山水,实际上可扩展为人类心智世界再造自然世界的一切可能性,也展示出人心再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
从地质年代的大自然实验室锻造出来的宝石矿藏,到延续千年的文化实验室滋养出来的桂林山水,其实,这一场实验一直都在持续着,不过它从隐形的自然选择转换到我们的人类祖先启动的文化实验、再延续到现在的我们,如今,这场历时千万年的实验似乎迈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今天,我们将这场实验的内容命名为艺术,合并为“实验艺术”之意。
这是一场以艺术为名的实验,从共时性上,本次实验艺术的实验仍然发生在桂林,在这个山水连绵的历史悠久的实验室之地——华体会(中国)实验艺术系邀约同行们共同来参与最新的艺术实验。从历时性上,实验艺术又以大自然的“地质和生物实验”为脉络;以传统山水的文化实验室为资源;以当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为入口,探索艺术实验的任何可能性。
如此,从这个意义来说,青原行思的三重问答将再次浮现出来,成为打开当代的艺术实验室的声控密码。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实验艺术的实验室之门应声而开……
展览作品入选名单
1.陈佩华:《城市山歌》 影像
2.陈子昕: 《她》布面油彩
3.程 翔:《念》装置
4.程晓捷、吴松(WM艺术小组):《GOLD STONE 叁DOT零》综合影像装置
5.崔向上:《山涧星辰—咸鱼的异想》数字艺术装置
6.郜周浩:《青罗带》影像
7.黄启波:《护山图》布上丙烯
8.黄荣川:《在这里安静》影像
9.黄阳:《ai桂林山水》ai绘画
10.黄云、游力:《相生相依》装置
11.蒋理:《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影像
12.解美君:《现代符号》水彩纸 马克笔
13.孔嘉雯:《听我说》系列 陶瓷
14.李淑君:《亘古奔流 古今腾飞》独山玉
15.李雅超:《亦山亦水》装置
16.廖昌昊:《自我的重构》影像
17.刘 庆:《钢筋畅想曲》 树脂装置
18.刘辛未:《羊群》装置
19.刘鑫庆:《村系列》影像
20.刘亦歌:《自深深处》雕塑
21.刘宇航 :《亘古之舟》金属焊接
22.刘芷瑜:《王天中》影像
23.祁亚东、魏昱:《山水·字像》影像
24.商海溯:《工业格尔尼卡》 布面综合材料
25.覃莉方:《路图》装置
26.王馨曼: 《梦-乱花渐欲迷人眼》系列 布面综合材料
27.韦 海:《拓的迹艺》水性综合材料
28.肖天为、莫树勇:《我看到,我看到的》实验影像
29.谢尚璇:《岭南印象》布面油彩
30.阳 磊:《优质生活系列》布面综合材料
31.阳晓军:《繁星之蕤》布面综合材料
32.杨昊旻:《惊蛰》数码版画
33.以 绘:《镜花园》影像
34.于 涛:《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影像
35.张 斌:《见山》、《还山》装置
36.张传阳:《高垣》影像
37.张 洁:《薪火相承—源》影像
38.赵 杰:《半水》玻璃湿版摄影
39.赵梓旭:《蛋糕》影像
40.郑小龙:《比特后人类图景》新媒体影像
展览特邀艺术家
宫林、沈敬东、刘宪标、王军、蔡富军、刘庆元、余春娜、陈雄伟、卢征远、杨义飞、孟柏伸、莫希亮、赵尔东
部分作品欣赏
宫林《跳跃》实验影像6‘05“ 2021年
沈敬东《表情包大气球》直径200厘米,塑料,2019年
刘庆元《轻》木刻影像 9分8秒2021
刘庆元《轻》木刻影像 9分8秒2021
卢征远《保持微笑》单频道录像3分钟30秒2010
卢征远《保持微笑》单频道录像3分钟30秒2010
以绘《镜花园之一》摄影 2021
刘辛未《象》铝,2016不锈钢 40x40x35cm
商海溯 孔嘉雯《工业格尔尼卡》布面综合 200cmx600cm
张传阳《高垣》影像2022
刘庆《钢筋畅想曲》长200cm、螺纹钢
赵梓旭《20000个口红》尺寸可变 影像 2022
刘亦歌《自深深处》雕塑
赵杰《半水》玻璃湿版摄影2021
郑小龙《比特后人类图景》特定场域装置 VR、3D maping 投影 2022